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  • 通過A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
  • 手機掃描QR Code,可取得此頁連結。
     本市於二戰後初期,僅有位於林森北路公制葬儀堂乙所、火葬場乙處(兩處均位於今十四號公園),後因為外來人口迅速增多、台灣人漸漸接受火化、骨灰墓園變成住家違建等等因素,原設於林森北路附近的殯葬設施不敷使用。鑑於此,臺北市政府特於民國54年在瑠公圳末梢沼澤公用地成立「臺北市立殯儀館」(即今民權東路臺北市第一殯儀館現址)。繼因工商經濟快速發展,社會結構急速改變,殯葬設施逐漸不勝負荷,市府遂於民國67年將「臺北市立殯儀館」變更為「臺北市第一殯儀館」,同時籌建「臺北市第二殯儀館」,共同分負本市殯儀業務暨墓地管理工作。
  由於殯葬業務日益繁重,服務項目逐漸增多,涉及權責層面甚廣,為使事權統一,核定於78年9月30日將原臺北市第一、二殯儀館合併成立「臺北市殯葬管理處」,以強化本市殯葬業務之運作,並隸屬於臺北市政府社會局。迄民國98年考量殯葬業務在中央為內政部民政司禮俗科職掌,在各縣市政府均隸屬民政單位,為配合與中央建立對口單位,爰於民國98年9月21日改隸屬臺北市政府民政局,以順應潮流。
新館--景仰樓及服務中心

     本處除管理第一、二殯儀館業務之外,也為本市火化的專責機構。殯儀館部分,兩館皆設有禮廳,提供喪家停棺、大殮、家祭、公祭場地,105年12月5日第二殯儀館景仰樓落成啟用,建築採現代化明亮風格,加上立體化設計以及低碳禮廳「三不二沒有」 (不掛布幔、不套椅套、不鋪地毯,以及沒有傳統輓聯及傳統外牌)建置理念,提供民眾更環保、典雅的治喪服務;在火化事宜方面,第二殯儀館內設置14座火化爐,提供火化服務。本處另轄有陽明山靈骨塔與富德靈骨樓兩處放置骨灰(骸)的處所;而富德公墓分別於民國92年及96年啟用「富德生命紀念園」及「詠愛園」,陽明山第一公墓於民國102年規劃「臻善園」供民眾樹花葬使用。本處的業務除提供上述殯葬服務外,並負責督導、管理民間葬儀業者、公墓、骨灰(骸)存放設施等喪葬設施相關事宜。